春回大地,萬物復蘇。踏著春天的節拍,全國政協十一屆四次會議如約而至。今年是第十一屆全國政協常委、國務院參事、全國政協民族和宗教委員會副主任蔣明麟第十四次參加全國兩會。從第九屆、第十屆全國人大代表,到第十一屆全國政協常委,每年兩會上,他都會本著“言實情、講真話、獻良策”的原則為國家發展建言獻策。從天津水泥設計研究院院長,到原國家建材局副局長,再到國務院參事,雖然工作面越來越寬,涉及領域越來越廣,但如何促進建材工業健康發展始終是他最為關注的問題,也是每年議案、提案的重要組成部分。兩會召開前夕,記者在國務院參事室就建材工業的發展及今年兩會的提案等問題采訪了蔣明麟。
水泥行業仍然大有作為
蔣明麟在建材行業工作近40年,對建材行業特別是水泥行業有著深厚的感情。在“十二五”開局之年,他對水泥行業今后的發展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指出,水泥行業在處置和利用工業和生活廢棄物方面擁有獨特優勢,在未來的發展中,通過水泥處置廢棄物將成為環保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早在2002年,他就向時任國務院副總理溫家寶提出過利用水泥回轉窯處置工業廢棄物的建議,并連續多年把這個建議帶上兩會。在全行業的共同努力下,在他堅持不懈的呼吁下,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水泥窯廢棄物處置設備已經在新北水水泥有限公司、廣州市越堡水泥有限公司、安徽海螺集團等企業安家落戶,為企業履行社會責任、推動環保產業發展樹立了榜樣。他相信,今后,在政府和行業有關部門的支持下,水泥企業的利廢之路會越走越寬。
蔣明麟說,在“十一五”期間,水泥產業不但滿足了國民經濟社會發展的需求,而且在產業自身發展中發生著重大的變化:水泥產業產能產量繼續快速大幅提高;產業結構得到有效調整;水泥產業布局得到改善;生產集中度提高,大企業集團發展迅速;節能減排工作取得明顯成效;企業實施“走出去”戰略取得實效等。
他認為,未來5年我國仍處在可以大有作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水泥產業作為重要的原材料產業,應當以調整優化結構、促進產業升級為主線,以加大節能減排工作力度為重點,以自主創新科技進步為動力,積極支持企業實施“走出去”戰略,全面提升水泥產業的核心競爭力,把水泥產業建設成現代原材料加工和制品業。
一是調整優化產業結構。“十二五”期間,水泥的需求量仍然會增加。水泥行業應當在控制產能總量的前提下,加大淘汰落后產能的力度,充分發揮現有產能的利用率。在水泥產品結構上,水泥行業要努力提高產品的實物質量,延長建筑物、構筑物的使用壽命;通過與建設業的合作,切實提高我國建筑物、構筑物建設用混凝土標號,增加高標號水泥的用量,從而減少水泥產品用量和石灰石資源的消耗;要注重特種水泥的開發研究,增加特種水泥的品種和應用;努力探索開發研制非鈣硅系列的新型膠凝材料,滿足經濟社會發展的多方面特殊要求。在企業結構上,水泥行業要合理引導企業兼并重組,通過市場競爭顯示大企業的競爭優勢,進一步提高水泥產業的生產集中度,力爭到2015年年末,產能位列前10位的企業水泥產量達到總量的35%以上。
二是加大節能減排工作力度。水泥行業要進一步降低水泥產品綜合能耗,進一步開展余熱和資源的綜合利用,大力推廣水泥窯處置和利用工業廢棄物及生活垃圾作為替代燃料技術,同時,著眼未來愈加嚴格的環保要求和排放標準,開展相應的研究開發工作,加強對水泥窯廢氣中氮氧化物成分的控制,減少氮氧化物的排放量。
三是延長水泥產業鏈,擴大發展空間。隨著水泥預制構件在建筑物和構筑物的廣泛采用,水泥制品的應用空間越來越廣,水泥產業應當逐步由半成品生產向制成品產業擴充,逐步形成從礦山開采到水泥生產,再到混凝土制備和水泥制品的較為完整的生產鏈,真正實現建筑材料產業與建筑業的充分融合。同時,水泥行業還要積極拓展產業的研究、設計、裝備制造、施工安裝、物流運輸等業務,圍繞水泥主產業鏈,根據需求擴展更廣闊市場。
四是大力提高自主創新能力。水泥行業必須把如何進行自主創新作為一個系統來研究,切實在一些薄弱環節上加以改進,才能取得實實在在的效果。未來10年,水泥產業要實現科學發展、可持續發展,就必須以科技創新為強大動力,著力培養和提高自主創新能力,為創新型人材營造“創新生態環境”;要在創新思維、創新方法、創新工具方面有所突破,要在產、學、研合作的機制、體制上有所改進,為科技成果盡快轉化為生產力、提升產業競爭力做出貢獻。
建材行業要形成國際化競爭優勢
“金融危機后,世界經濟開始復蘇,而我國是經濟率先復蘇的國家之一。現在可以說是我國企業實施‘走出去’戰略的最好時機。”蔣明麟說,這也是“十二五”期間水泥企業應該努力的目標。今后建材企業如何實施“走出去”戰略將成為他調研的一個主要項目。
蔣明麟說,雖然我國不少建材企業已經走出國門,在水泥產品出口、勞務服務和工程承包等方面取得顯著成績,但還沒有形成真正意義上的國際跨國企業。這是因為建材行業大企業集團的資本組成、經營收入、人力資源、管理團隊、技術來源等方面還沒有真正形成國際化。因此,在經濟全球化步伐加快的時候,建材企業應當從戰略高度調整發展思路,充分利用“兩種資源、兩個市場”,按照市場導向和企業自主決策的原則,有序到境外投資合作。
他分析認為,我國建材企業“走出去”是一個復雜的過程,僅靠企業單打獨斗必然造成人力、物力、財力的浪費。企業要想順利“走出去”,需要政府在稅收、資金、標準制定、共性問題研究、信息溝通等方面給予支持。同時,企業要想“走出去”、“進得去”、“站得住”,還要加強自身建設,提高國際競爭力。企業要充分利用我國外匯儲備充裕的優勢,在金融機構的支持下,發揮我國水泥技術裝備先進實用、性能優越、價格合理等優勢,采取獨資、合資、參股、收購等方式,積極參與國際水泥產業的競爭。為推進水泥產業國際化戰略的實施,企業要加快適應“走出去”戰略所需的復合型人材的培養,做好海外投資環境研究,強化投資項目的科學評估,加強項目管理,履行好企業的社會責任,努力實現“本土化”,實現投資方和企業所在地的互利雙贏。
建筑節能必須與建筑安全同時兼顧
近來,一起起建筑物特大火災,給國家和人民生命財產帶來巨大損失。這個被群眾廣為關注的建筑安全問題成為蔣明麟今年遞交的提案之一。
“通過災難事故分析,我們不難發現,除了監督管理方面的原因外,在建筑外墻使用了不當的易燃保溫材料是這些建筑物發生火災的共同起因。因此,加快推廣使用不燃型外墻保溫材料是建筑既節能又安全的正確選擇。”蔣明麟說。
蔣明麟介紹說,以聚苯乙烯薄膜泡沫塑料和聚氨酯硬泡沫為主的有機高分子保溫材料,隔熱性能、力學性能、施工性能較優越,但若不進行阻燃處理,屬于可燃材料,節能,但不安全;以巖棉、玻璃棉、珍珠巖、玻化微珠保溫砂漿等為主的無機類保溫材料,屬于不燃材料,安全性能較好,但其性能若不加以改進,節能效果不如有機高分子保溫材料。所以,外墻保溫材料應用,應該同時兼顧建筑節能與建筑安全。
根據我國當前有關法規和外墻保溫材料產品的研發使用情況,參照國際有關實例,為了更好地在安全有保障的前提下積極推進我國建筑節能事業發展,蔣明麟提出如下建議。一是進一步加強法規建設,并嚴格執法。公安部門和住房建設主管部門要根據實踐經驗,不斷總結經驗教訓,提高我國建筑物外墻保溫和裝飾工程的安全性、實效性和耐久性,使我國建筑節能事業安全健康發展。各省、區、市也應在國家統一法規原則指導下,制定和出臺適合本地區實際的實施細則或相應的法規或條例,在建筑上大力推廣應用不燃型外墻保溫材料。
二是進一步加強有關產品的標準規范制定和修訂工作。國家工業管理、住房建設管理和標準化管理部門要根據節能和防火安全要求,制定更加嚴格的建筑外墻保溫材料的產品標準。有關部門要盡快制定、完善標準規范體系,建立完善從材料到工程的成套標準。
三是國家科技主管和工業主管部門要從項目立項、科研經費、引進國外先進技術等方面,進一步加大對不燃型外墻保溫材料生產關鍵工藝技術和關鍵設備的科技開發力度,提高不燃型外墻保溫材料產品的工業化、規模化水平,提高其綜合性能指標,促進其在建筑物外墻保溫節能中的廣泛應用。
四是進一步加強市場監管。政府質量監管和市場監管部門要從生產源頭和市場流通環節加大對不燃型外墻保溫材料的質量監管,并對不燃型保溫材料的生產實施生產許可證制度。
五是調整企業結構,支持發展大型企業。政府有關部門要積極引導有條件的企業通過資本運營和聯合重組的低成本擴張或國際化合作等途徑,擴大企業規模,走專業化發展之路,從而達到提高產品質量,降低成本的目的。
來源:中國建材報
Copyright ? -2025 重慶科文綠建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渝ICP備2023002225號
聯系電話:400-999-3661